誠品日本橋「富錦樹台菜香檳」ー去吃富錦樹的宴會套餐,感想是?

探員推薦指數
3.5/5

2019年誠品日本橋店盛大開幕,儘管書店的部分好像跟台灣沒什麼關係,畢竟日本人對台灣的印象還停留在「食物很好吃」的程度而已,所以飲食店和食材雜貨店等生意都很不錯,其中最有人氣的莫過於唯一一家正餐「富錦樹台菜香檳」,打著台灣政府推薦的招牌,經常大排長龍。寫到這裡就感到很疑惑,這麼能賺,為什麼整個商場只做了一家餐廳呢…

身邊不少台灣朋友吃過這家富錦樹,評價很兩極,一部分的人說非常好吃,一部分的人說改得比較偏向日本人喜歡的口味。趁著過年,抱著實驗的心情再次來訪,前來嚐嚐看自己屬於哪一邊?

不過看到最上面的探員推薦指數,我想大家已經知道接下來我要說什麼了吧。

宴會套餐菜單

為了方便,朋友在網路上事先選了四人以上才能預約的宴會套餐,一人是3800日圓,另加10%消費稅,超過17:00用餐,還要再加10%服務費。

在這次用正餐之前,我曾在晚間時段來富錦樹純吃豆花,被收了10%服務費。老實說我還蠻驚訝富錦樹敢收這10%服務費,因為在日本幾乎都是米其林餐廳等級的才會收,不知道如此casual的餐廳立這個名目是有什麼特別的本事,彷彿在日本去美國餐廳吃漢堡被收小費一樣詭異。不過看到它已經開了一年多仍然生意興隆,只能說,來日本橋的日本人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富裕呢。

 

清爽開胃又有台灣特色的前菜來打頭陣。

因為已經事先預約了套餐,坐下來沒多久馬上就上了「特調白斬雞」和「樹子水蓮」兩道菜,讓我印象十分良好。

「特調白斬雞」
雞腿非常柔嫩,淋上醋橘和微辣的香菜蒜蓉醬油,再佐以幾根薑絲提味,不僅開胃,也消除了我對白斬雞很容易踩到雷的印象。

「樹子水蓮」
雖然我覺得火候應該不到功夫,無論是大火快炒的香氣,還是水蓮的清脆口感都比較薄弱,不過還在可接受範圍內,畢竟在日本能吃到水蓮已經是萬分福氣。

日本人都習慣最後吃白飯,但其實菜色十分需要配飯,可以請店員先送上,續碗免費。

中盤是崩壞的開始,一個套餐這麼多豆腐是要???

接下來送上了「老皮嫩肉」,中間空了一段時間才送來「富錦樹麻婆豆腐心」。

「老皮嫩肉」

芙蓉豆腐(雞蛋豆腐)及外皮都十分入味,只是整體調味跟我印象中的老皮嫩肉不太一樣。炸得薄嫩香脆的皮,全都被大量的勾芡蓋過,醬汁的調味過於溫吞,儼然成了日本料理「揚げ出し豆腐」。看台北店的菜單照片,原版醬汁的稠度、量都少很多。

「富錦樹麻婆豆腐心」
雖然沒有好好看菜單是我們的問題,但下一道又是豆腐,而且還是麻婆豆腐,就確實讓人黑人問號。
我個人推測,可能是為了配合日本人的飲食習慣,才把他們最熟悉的中華料理之一的麻婆豆腐放進套餐中。路上到處都是道地的川菜店或是完全符合日本人口味的平價日式麻婆,站在一個對中華料理有興趣的日本人的角度,來到講究的台菜餐廳用餐,怎麼會想吃麻婆豆腐呢?這道菜出現在套餐中,個人認為菜單設計者並沒有抓到推廣台菜文化的軸心,也沒有考慮到每一位想品嚐台菜滋味的客人到底需要什麼?

更何況這麻婆豆腐一點也不OK,沒有沸騰般的熱度,也沒有辣度,只有過剩的麻度和甜度。本來以為中間放的是會溢出蛋汁的半熟蛋,戳下去才發現是擁有固態蛋黃的溫泉蛋。我一邊用湯匙把蛋黃切成四份,一邊思考著,到底放溫泉蛋在餐點裡的意義何在?又希望客人們怎麼處理呢?

七局上發現原來這一隊的中繼投手都只會投直球。

接下來是「三杯軟絲」和「松花蒼蠅頭」,兩樣都是非常下飯的料理,不過從上一道麻婆豆腐開始,調味就始終偏甜,雖然單吃味道都很不錯,但連著吃的話就稍嫌甜膩,讓人不知不覺停下筷子。

「三杯軟絲」

上菜時能看到鍋蓋上淋有米酒,散發出微微的酒香(坐在比較遠的話就聞不到了),非常講究,真希望店員稍微解釋一下,讓客人體會到台菜的博大精深。食材上,雖然日文都稱為「イカ」,實際上是使用口感相對軟而厚實的軟絲,甚至有種在吃鮑魚的錯覺。儘管跟想像中的口感不同(「イカ」常見都是花枝),總覺得有賺到的愉悅感。唯一令人在意的是九層塔和薑的存在感不太夠,比較不像傳統的三杯料理。

「松花蒼蠅頭」

切碎的韭菜花、皮蛋及肉末大火快炒成的蒼蠅頭,韭菜花口感爽脆,也沒有討厭的韭菜味,皮蛋的蛋白增加口感,蛋黃則為整道菜的深度加分,單吃真的非常美味呢。

雖然說是台北的台菜餐廳,但可能是台南口味吧。

最後上了「蜜棗煨肉」。朋友看到這個顏色,食慾就減了一半,「應該又是一樣味道的吧。」,直說這整個套餐是否是「台南口味」?大家的語氣中流露出求饒的情緒。

「蜜棗煨肉」

這道菜大概是除了麻婆豆腐之外第二令人失望的,本來以為像是東坡肉一樣燉到肥肉和皮都入口即化的香糯口感,但實際嚐起來卻是醬味不足、肥肉完全沒乳化的普通「角煮」。菜名上所謂的「蜜棗」的甜味雖然很溫和,但也因此無法入味,咬開內層幾乎只剩肉的味道,更顯油膩。不要說拿滷包燉得香嫩的紅燒肉,就算是跟和食的「角煮」相比都顯得索然無味。

大冬天的端出剉冰難道正是四季如春的台灣才有的小確幸嗎?
「芒果青」

飯後的甜點是青芒果刨冰,青芒果非常非常酸,底下的碎冰稍微結塊,大概是廟會刨冰的等級。探員在台灣就不喜歡吃青芒果,這次冒著敏感性牙齒發作的風險還是吃完了。可能是喜歡的人會喜歡的甜點。

套餐欠缺平衡感,出餐管理也令人遺憾。

雖然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台灣人,以個人熟悉的味覺記憶去評論創作台菜的味道和做法是很不公平的。既然今天我們點的是套餐,就只針對套餐的平衡感做評論吧。

前段還算令人滿意,但中後段開始重複的豆腐口感和甜膩調味的連發,再鮮美的食材和熟練的調理技術也是枉然。再加上完全沒有考慮季節性,來到日本,中午也只有十度的冬季,仍堅持端出吃了牙齒直打顫的剉冰,感覺不到菜單設計者、服務者的一點點用心。

最後這點就是個人事件了。吃完回家以後,為了準備這篇食記,便就查了一下今天的菜單,才發現沒有吃到第三道「油條蒜蓉鮮蚵」,總共應該有8道鹹食,但細數照片和回憶,只有吃到7道菜。沒有仔細檢查菜單並催菜的確也是我們的問題,但會點套餐的客人就是希望能專心在用餐和歡談上,而不是在意菜色是否平衡、該來的有沒有來。

倒帶回到最初入座的時候,店員帶我們到預約席後照例放上菜單,我們表明要點宴會套餐的時候,店員還露出驚慌的表情跑去確認後跟我們說「你們有預約嗎?」事後又漏了菜,不知道是太忙了,還是出餐管理上出了什麼問題呢。

如果大家想去品嚐的話,推薦選單點或簡單的午間套餐即可。還有對豆花有興趣的話,這邊的豆子都沒有煮爛,所以一定要選清豆花喔。

  • 富錦樹台菜香檳
  • 東京都中央区日本橋室町3-2-1 COREDO室町テラス 2F
  • Tabelog
歡迎加入探員的美食地圖,找美食更方便喔!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