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你值得好好呼吸
by 探員m · Published · Updated

難道你們不覺得台北空氣很臭嗎?
這陣子在台灣,不適應的事情比適應的事情還多,但那些我覺得奇怪的事情,對多數台灣人來說都跟呼吸一樣自然。例如說,台北的汽機車噪音和廢氣排放問題,各位可以去問身邊的人有沒有感覺,大多數人不會覺得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甚至有人認真反問我「東京的空氣有比較乾淨嗎?」我知道他不是酸,而是真的不知道台北的空氣很臭,台灣人太可憐了,即使人均GDP超越日韓,卻連清新的空氣該是什麼樣子都沒辦法知道。
要做出改變首先就是要認清事實,別的國家的空氣乾淨還是也很臭我們管不著,我只知道,「台灣人你值得好好呼吸」。



汽機車的廢氣和噪音讓人神經過敏
一回到台北便馬上開始跑恢復戶籍及補辦證件的大地遊戲,騎著腳踏車在台北市區穿梭,我的眼睛和鼻子都非常不舒服,馬路上迎面而來不是汽機車廢氣就是有人在路邊抽菸,沒有味道的時候,也覺得像在吸灰。雖然台灣口罩令已經解禁多時,路上的人還是口罩戴緊緊,我本來想說台灣人怎麼這麼怕病毒,出門晃了一圈我完全懂了…「這空氣又髒又臭怎麼可以不戴口罩!」
因為必須遠距工作也很忙,加上在外面實在難以呼吸,我幾乎都繭居在家,明明我家離大馬路已經有100公尺,坐在家裡仍然聽得到各式各樣的汽機車噪音。特別是今年開始強制加裝的大卡車轉彎警告聲「車輛左/右轉彎請注意安全」,很重要所以要說五次,令人極為煩躁。驚覺幾年前的梗圖「看到大車退三步」竟已立法認證,在台灣是你要注意大車,不是大車注意你,何等荒謬可笑。
明明重新訓練大貨車司機轉彎時多做幾個確認動作,並且教育輕型車輛不要騎出白線、鑽大車旁邊,就可以安靜、安全地解決的問題,非得干擾方圓100公尺的居民,讓所有不相干的人都知道你要轉彎才行,真是非常好的成本外部化範例。
愛台灣不是無腦瞎捧而是希望他更好
約莫10年前經歷了崩潰的交換留學,為了排解我的文化衝擊,我每天在心中吶喊「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會那樣?」,並且嘗試以理性來解釋它。當學期終於結束,滿心期待回到我溫暖美麗的家鄉時,卻發現那才是真正崩潰的開始,我發現我部分理解並認同了日本的價值觀,回到台灣反而超不適應,從此我成為了整天在質疑這個社會群體價值觀的討厭鬼,在家裡每講一件觀察到的事就會被家人嗆「不要拿國外思維看台灣」,大概就是「住國外的你懂屁」,我感受到思想侷限在鳥籠中難以展翅高飛而再次離開台灣。
我很能體會在台灣當Youtuber的外國人是什麼心情,我有什麼想法根本不重要,對大部分台灣人來說,沒人想聽你在國外看到什麼好東西好想法值得台灣借鏡,更沒人想聽你指責台灣的不是,你只能具備為台灣人「增加信心」的功能,不說「我好喜歡台灣」、「還是台灣讚!」才是真的會混不下去。
我覺得真正喜歡台灣的人,不會無條件瞎捧,而是會希望在這片土地上的人過得更有品質。現在我不願意住在這裡,但我願意獨排眾議提起大家的意識,因為能影響現況的不是政府,而是我們每一個人想要改變的意識。只要一個台灣居民的意識改變了,就抵得過一百萬個麻木的人。

拒絕用肺省錢,請支持電動機車
因為我只會騎腳踏車,改變空污和噪音必須從各位做起。政府的目標是在2030年時,電動機車年銷售市佔率達到35%,但去年數據是僅有11%左右,實際上在路上跑的機車中更是只有4%是電動車,還有非常大的進步空間。雖然有人會說電都不夠用,改用電動機車只是換中部人用肺發電而已,不過近期綠能發電也在積極拓展中(不好說?),而且光是噪音降低,我就覺得有很大的改善。
改變移動習慣,有時間多走幾步路,下次要換車的時候,請唯一購買電動機車,你我的肺值得花多一點燃料費。